呵护好孩子的兴趣最重要
时间:2018-06-01 11:14:44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我和儿子一起学语言

大三班贾元晰家长 赵红

【摘要】 孩子都有一份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引发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本文想通过我儿子学语言的点点滴滴,请教幼教老师,也与各位家长交流一下,家长怎样做才能发现、保护和自觉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兴趣 识字 语言 阅读 因势利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想细数中外历史上成就辉煌的名人怎样从少年兴趣开始走向日后的成就。最简单地讲,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所在的事情做起来精神抖擞,反之则身心疲惫。

兴趣来自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人们许多行为的动力源泉。好奇、探索、情趣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很多时候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可笑,因而往往被视而不见,但是,它所催生出的能量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林语堂说:“人生快事莫如趣”,顺乎天性即合乎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将轻松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发现孩子的好奇,呵护好由好奇引发的兴趣,使之持久,这比任何的唠叨说教和其它功夫对人的成长都重要得多,更比那些受名利声色驱使的行动长久和健康。也正是这样,很多家长都想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来规划孩子的未来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长有幸让孩子获益于兴趣这位老师呢?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好奇和兴趣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所以兴趣的培养应该更多是一种发现和依势利导,机械性的兴趣培训忽视的恰恰是这一点。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和兴趣是千差万别的,不了解孩子兴趣的强加培训或者对孩子兴趣一知半解的拔苗助长式强化,不但没有为孩子养成知趣、乐趣的情调,反而将原本冒出小芽尖的兴趣给扼杀掉了。

我在带儿子的过程中,希望就本着观察、发现和因势利导培养兴趣的想法。但是想法归想法,孩子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要与这个还不会言语、更不谙世事的个体交流并贯彻自己的想法,得到他的认可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谈谈我们母子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互动。

第一,关于孩子的记忆力。关于婴幼儿记忆力方面的知识,初为人母的我十分匮乏,但我坚持着让我受益的习惯,因而我儿子也很幸运地受了益。在娘肚子里,他听方明和夏青朗诵的《唐诗三百首》,听我自己选择的悦耳的音乐。说实话,我也不是特别迷信胎教,但聆听音乐和阅读美文是我的习惯,有利而无害,怀孕后继续听接着看而已。儿子会说话前,我选了一些小手撕不烂的书,上面的内容我先烂熟于心,瞅准机会就说给儿子听,比如吃饭:“小朋友、吃饭香,一碗饭菜全吃光,小勺轻轻刮碗底,像给小碗挠痒痒”。比如洗手、洗脚、吃饭、睡觉、喝药、看下雨、下雪、花儿、过马路、走路、看汽车等等,都有儿歌说。我还下载了《挖土机找水喝》、《挖土机找工作》等儿子喜欢的故事背下来,打吊瓶、哄睡觉儿歌、童谣、故事、歌曲不离口。对孩子来说,母亲的声音最亲切,母亲不断变化的声音会让孩子安静。有时老公说,儿子又不会说话,你说那些有用吗?我不管,就算没用也没害啊。后来,孩子牙牙学语了,会背当时的好些首唐诗和儿歌,老公惊讶不已,连说想不到孩子不会说话还有记忆。我很得意也很庆幸。别看孩子小时候没开口却长着心眼哩。

第二,始于招牌的识字。儿子刚满五岁的时候,大街小巷的招牌、广告大多已经难不住他了。这得益于我父亲对孩子好奇心的尊重和对孩子的细心、耐心。儿子自幼身体活动能力比较好,三翻六坐九爬一岁整蹒跚走路,到点就会。这让人放心和快慰,也时常担心。担心的是他到处攀爬会不安全;放心和快慰的是,孩子的活动范围大,眼界也大,看见什么都要动一动问一问,大人要腿勤眼勤地跟着,还得用心回答他的提问,就这样认识了“中际眼镜小寨店”、“小草微微笑,请勿去打扰”、“消防井道”、“乘电梯须知”等等之类的字儿。后来认各种各样的说明书、电脑程序说明、读一些少儿书刊。招牌认字和识读后来成了儿子的习惯。他从中体会到了认字的快乐、与人交流的快乐,有时会给别人表现一下,得到夸赞,有时看到笔画多一点的字,还会考考大人。我有一次情不自禁地夸他:“儿子,你真是咱家的识字大王!”“我可够不上识字大王,我还有好多难字不认识那”。——瞧瞧,还蛮谦虚的。我又说:“那你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聪明可爱的超级宝贝啊。”儿子说:“那我是”。

第三,用正常语言交流。我几乎没给儿子讲过“拿碗碗、吃饭饭、坐凳凳”之类的儿语。记得《好妈妈就是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孩子对正常语言和儿语有着同样的理解力。据我观察,拒绝儿语对儿子的表达力、想象力、理解力很有好处,而且还能够启发孩子不断接触新事物、刺激孩子理解语言并活学活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们从会展路经过,看着窗外一排排随风依依的柳树,他大声喊道:“看,二月春风似剪刀”。三岁时,给自己的两只饭勺分别起名为“长把勺”、“大头勺”,把喜欢的一支粗壮圆珠笔叫“胖墩笔”。四岁时和小朋友比赛吃饺子,还吹起了大牛,“我能吃100个饺子” “我能吃200个饺子”,“我能吃300个饺子”……,你一言我一语中,儿子不甘示弱,情急之下冒出:“我——我——我能吃N——个饺子”。 去年暑假老公和同事去西藏旅游,儿子疑问:“我爸爸去的是西藏(cang),不是西藏(zang)啊?”有时候,儿子用大脑袋撞我一下,我感到有些重就逗他说:“这样撞妈妈,陕西话叫二百五”,儿子脱口而出“二百六”。

孩子的心理妙趣横生,语言丰富多彩!只要注意观察,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会听到让我们心动的纯真的语言,用心聆听、积极回应、恰当鼓励会让孩子非常重视自己的表现、自觉规约自己的行为。儿子刚满四岁的时候,他开始好奇自己身体的作用,会说:“我肚子里装的是饭”、“屁股是拉臭的”、“两条腿是走路的”。我问:“幼儿园里学的知识和文化放在哪里呀?”他拍拍胸脯说:“这儿”。我点着他的胸脯说:“很好,这儿要装不下的话,就要装在脑袋里,所以啊,我们还要保护好小脑袋”。一次我和老公带他下电梯,老公在儿子脑门上弹了一下,儿子连忙用手捂着自己的脑门训道:“别弹我脑袋,把我的知识和文化都弹出去了!”惹得乘梯的同事们哈哈大笑。他又一脸严肃地指着电梯说:“不要笑,请看第三条”。同事们不明白,我帮儿子指着乘梯须知:“请勿在电梯轿厢里嬉戏、跳动,以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发生故障”。

第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经常会模仿大人、模仿周围环境的语言。我平时带孩子最多,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以身作则,加强语言修养,跟孩子讲话力求语言丰富、生动、幽默。尽量声情并茂,必要时辅助一些身势语。同时,要尽量切情切景,潜移默化孩子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而且还能不断激发孩子的交流愿望和热情。现在,我儿子能够区分四字词组(成语)、谚语、歇后语,语言领悟力和表达力比较好,甚至还能下意识地修饰一下语言。比如看见奶奶生气了:“奶奶,你的脸很难看,你把脸放好”,看见我发火:“妈妈,我把你重置一下吧” ,听见我唠叨:“给你嘴上打个叉叉”。今年夏天,我俩去教育学院旁吃陕西燃面,我问:“今天可有好吃的了,要怎样吃呀?”“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会噎住的”,刚好被旁边两个小学老师听了:“这娃厉害,一连说了两个成语”。儿子上了大班,一直跟我们住的我父母周末回自己房子住,儿子说:“咱们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几个小朋友来我家生日聚会,儿子见面就说:“今天咱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此外,言语文明不可忘记。过去我老公的一句口头禅是“神经病”,提醒多次改不掉,一天,我家的天然气报警器叫个不停,儿子赶快去叫:“爸爸,你快看看,咱家的天然气报警器它神经病了!”这句话对孩子的不好影响被我抓了个现行,从此在我们家彻底消失。

第五,阅读。中国著名教育专家王维说:“没有任何方式能象识字那样在开发智力方面达到如此深度广度”,美国阅读问题专家乔治•史蒂文斯说“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是阅读教育在孩子6岁以后进行”。看到这样的专家论说,我真的十分庆幸,我在引导儿子识字和阅读上做得还很不够,但是我很重视并一直在努力。阅读、背诵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仅让孩子享受到动脑子的愉悦,还能够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质,塑造孩子的精神品质。阅读同时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我对孩子“润物细无声”式的识字训练使孩子保持了对文字的最初好奇和兴趣。识字的高级阶段就是阅读了。儿子开始独立阅读《婴儿画报》、《嘟嘟熊》,开始听读和带自创的表情背诵《盘古开天地》、《神农氏尝百草》、《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特别是,还照着三国的人物给家里人分了角色。经常将班里学得的儿歌、故事、发生的事情完整地讲给我听。如果说,因为攀爬,孩子见识到更多立体的直观的东西,那么,得益于识字,孩子用头脑接触了更为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激发孩子去思考、去想象、去联想,经过大脑劳动才能体会的奥妙让孩子身心愉悦。

还有两点想跟大家交流的,也算是注意事项吧:

第一,点滴做起,因势利导,切忌一日曝十日寒。在呵护孩子兴趣上家长不是顾问,顾得上操一下心,甚至填鸭式突击,顾不上就搁在一边。结果不但适得其反,而且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个不好的做事习惯。呵护孩子兴趣,须要坚持观察、发现和因势利导。就拿识字来说吧,本来识字是每个孩子的生理需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语),像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一样,发现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创造识字的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兴趣的幼芽就会茁壮长大。生硬培训的结果很糟糕。一旦厌恶识字,必然扼杀与识字相关的更深刻更重要的能力。我曾经听过一个据说是幼儿识字训练大师的讲座,中途退场。看着一排孩子直愣愣地站在舞台上,齐刷刷地盯着屏幕上一行行毫无关联的、大人也未必识全的生僻字(大体都是豸、耒之类),又熟练地认出时,说实话,我十分难过和悲哀,也许我言语刻薄了,我当时的感觉,这是识字驯化。

第二,善于面对错误更重要。我们都乐于面对和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但是我认为学会面对孩子的失误更加重要,因为在失误中孩子最脆弱、最需要父母的力量帮助。而来自最亲近的人的伤害,哪怕是善意的,也难以弥补。所以,在失误和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要用心、要细心、要耐心地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同时给孩子树立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的榜样。孩子总是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变得聪明,但是一切都是学习的过程。如何面对错误并掌握在错误中学习的本领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勇气、胆量和毅力。仍拿识字说,密集的文字森林对孩子来说处处是奇妙,也处处有荆棘。如何化害为利、趋利避害十分重要。儿子三岁多时,我们全家出去玩,车子从子午大道上了环山路,快到收费站时,儿子指着前方大声说:“看,子牛镇(子午镇)!”,差点笑得我把车开不进收费道。去吃饭他说:“啊,我们在水山厅(水仙厅)”。我看《读者》,他大声地念出文章的题目:“差耻啊(羞耻啊),我们居然没有敌人”。然后说道:“妈妈,我也要看《读者》”,一把拿过去,把书合上,看着封面上标题文章的题目:“一起做公盖(公益)”、“一楼轻烟(一缕轻烟)”。后来还有一次更是厉害,看着电视难过地说:“王村(玉树)又地震了,落半旗致哀那”。用词方面也会常见“你把眼睛脱了吧,别碰打了” 、“妈妈,让我帮你切一下菜吧,你用快刀,我用慢刀”,从鞭炮皮上走,还不忘提醒:“我们小心点吧,万一有个活炮怎么办?”我拍着他的屁股说“拍凉粉、占个便宜”,他会说:“拍个热粉,占个贵”。不管在哪里,笑完之后我总是要记住,回到家里认真地把儿子混淆的字写在一起,用一些直观的方法让他比较,他一下子就认了两个字,比如我说“宝贝,你看‘王’字口袋里装了一颗糖,就变成‘玉’字了”。把“端”和“瑞”、“微”和“徽”、“村”和“材”等写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找不同,让孩子组词,和孩子一起查字典。其实只要家长用心分析,孩子的语言错误里包含了多少努力、多少思考、多少智慧啊,他还在领略文字的幽默呢。六岁一个月了,儿子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多音词列举给我看了,还区分得清清楚楚,比如长短、长大、班长;树干、干杯、水干了、干旱;音乐、乐谱、游乐、快乐等等。

最后,我要写下我的育儿座右铭,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朋友们,让我们牢记陶老的歌谣,尊重孩子,用心呵护好孩子充满斑斓色彩的好奇和兴趣,陪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我将儿子的成长日志都写在博客里,此次幼儿园征集育儿论文,拿出一些整理了一下,不妥之处,敬请幼儿园各位老师指正,十分感谢幼儿园和大三班的各位老师对孩子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