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人,一个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这门功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既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并非易事。相信孩子,给他鼓励和勇气,加之正确的引导让他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结果会让我们出忽意料。
我们家的宝宝5岁半了,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记忆力特别好,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属于讲话较早的,且表达清楚语言丰富,这与小时候总是和他讲话、给他读书、每天带出去玩耍有关系的。下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言传胜于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但缺乏对于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父母的言行举动直接影响着孩子,过去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因些对孩子有哪些要求,首先父母必须按照自己交给孩子的方式方法去做。比如以前我家宝宝每次玩完玩具之后常常不收拾,随手就放,让他收拾他只会收拾一样东西,为了养成好的习惯,我们也会在做完事情之后,及时收拾整理,并且告诉他不能归位的东西会被当做垃圾丢掉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在晚上临睡前,会收拾他所有的东西,并把第二天要带到幼儿园的东西提前放在门口的鞋凳上。
二、理解、尊重、有效沟通
孩子的思想意识现在还不健全,要以他的年龄背景去认知他的行为表现。如果父母不断地重复说一个孩子愚蠢,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他会认为自己的确是愚蠢的,然后就会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的尊重,也是对他自尊心的正确培养。
对于行为的理解也很重要,父母应该和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讲话,不要让孩子认为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对于孩子给予我们的帮助要所表示“非常感谢你的帮助”,孩子会有满足感,下次他会主动对你表示感谢。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和孩子交流的目的。目的不是强制性的让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明晰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的目的,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方案。当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做的是回应,而不是反应,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憎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
三、对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
孩子在一岁多时就已有自己的主见,更多的时候愿意自己做事情,这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孩子,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代劳,觉得他会做不好,或是会有危险。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放手是对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一点,不给予尝试的机会,孩子永远学不会。在孩子自己做事时不要只关注结果是否达到父母的期望,不要以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每一种结果都有他独有的见地。父母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培养他的自信。
这里我引用一个例子:一个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小学的老师布置了拼图作业。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
老师用赞赏的目光浏览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请大家谈谈拼图作业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我拼图的时候,先看一下包装上的图画,心中有一个轮廓,然后把外框拼好,再从外向内,这种方法拼得比较快。
老师:很好。认识一个问题从总的概貌入手,然后去了解细节,就像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用一张地图,比一条街一条街去走要快得多。
学生:我拼了很长时间也拼不好,所以请爸爸妈妈和奶奶帮忙完成了拼图。
老师:很好。这是一种team work(团队合作),记住:如果你遇到自己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别人,大家共同完成。
学生:我最高兴的时刻是把最后一片放进拼图的时候。
老师:很好。享受成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学生:我面前是一大堆杂乱不章的拼图片,我根本找不出它们的规律,我试了很多次也无法拼出图案,我心情很急躁、烦闷,干脆把它装起来,再也没有打开。
老师:很好。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人各有长处,你一定有另外的专长。
学生:我拼了一部分,拼不下去了,看着剩下的200多片图片,我再也不想拼了,不过,我觉得包装纸上的图画很漂亮。
老师:很好。谁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你没有亲手拼成,但你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成果,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学生:我拼的时候很气恼,有时候刚拼好这一块,一不小心碰着了另一块,图画就又乱了。
老师:很好。你拼的每一块图与周围的图都是和谐默契的,这说明成功与你周围的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就如同你们小朋友间要处好关系。和谐是福。
……
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悦、无奈、失望……而老师总能从孩子的经历中,找出值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和体会的哲理。
四、培养兴趣从他的好奇心开
宝宝在两岁多时就开始把“为什么”、“什么意思呀”挂在嘴上了。这个年龄段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比如:在讲故事时说到森林里有好多的动物,他就会问一句“为什么”;狐狸嘲笑的说到,他就会问“什么意思呀”这个在我们看来没有疑问的问题,孩子也会提出来,因为他不能理解。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及时耐心的给他做出解释,注意不要用儿语去回答他,告诉他大部分动物都是生活在森林里的,还有一部分生活在动物园里;嘲笑就是取笑;戏谑,开玩笑;含有讽刺、不满意等意味的笑叫嘲笑。再造个句子,让他加深理解,我通常再会告诉他反义词,孩子也许会不恰当的用在句子中,及时纠正,下次他就会运用的非常好。敷衍的回答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嫌烦而不敢再提问题,失去了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培养各种兴趣的基础。
当父母不能正确解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回答不了你,等我查阅之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孩子不会认为你在敷衍他,更不会说妈妈都不懂,这样做都给他两点: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不能不懂装懂。
总之,父母应该保护孩子天性,并多加鼓励,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五、积极的养育
孩子生活中的一天,要有一个好的开始,父母早上去叫醒要上幼儿园的孩子, 他们会有抵触厌烦的情绪,让闹钟叫醒孩子是比较好的方法,对孩子来说,闹钟比盯着他们闹钟爹妈要好多了,让起床变得欢快一些。洗漱尽量自己去完成,如果可以的话,放他们喜欢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洗漱。开始他愉快的一天
父母会不停地遇到孩子的报怨,这通常会让我们很生气,比如放学去接他,他会说“你今天肯定不会让我在幼儿园里的玩了”,我会说“你打算玩多长时间”,如果我说“快点回家吧妈妈回家还有事情要做,你不能每天提要求”,这样会让他很失望,因为他理解不了。“决不”和“总是”是孩子最喜欢的词语,他们生活在极差的世界中。但是父母已经知道,灰色比黑色和白色要普遍得多,父母应该能够用上面的表达来限制孩子,来教育孩子。
回家,在一天的最后阶段重新和孩子交流。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需要教他们知道,当辛苦的父母下班回家后,父母需要一段平静,舒适的时间。不过,晚餐时间,是我们和他们交流的时间,让孩子把白天的事情与父母一起分享,也可以告诉他们可以明白的我们发生的事情。
规律的就寝时间。把讲故事安排在孩子躺好以后,孩子会很盼望早点上床,父母固定一个时间,一段时间后即使他不认识钟表到这个时间点他就会说“妈妈我该洗漱了”。听着故事入睡,也许会做一个好梦。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父母的虚荣心,好多事情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父母不能否认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崇,只要我们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积累。
最后感谢幼儿园举办的这次活动,我们能和老师,家长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及支持!